為了切實有效地履行課程管理的權責,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管理政策,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地發展,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意識,開創學校辦學特色,學校根據一定程度的課程自主權,共同參與課程決策并承擔相應的責任。本著“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學校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新的舞臺。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閩政〔2016〕20號)、2017版2020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福建省教育廳關于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的指導意見》(閩教基〔2020〕32號)以及《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和《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閩教基〔2020〕33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校教學特色,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及我們學校的實際,特制訂本校課程實施方案。
一、課程實施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課程改革,著力提升課程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系統性、指導性,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足我校實際,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形成符合國家課程改革要求、具有校本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有個性的發展,促進教師素質整體優化,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整體不斷提高。
二、課程實施的目標和任務
1.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各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福建省教育廳關于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的指導意見》以及《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和《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研究探索新背景下高中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課程方案提供經驗。
2.著力提高學校管理課程和課程建設能力,形成管理及課程建設能力,形成開發和共享課程資源的機制。
3.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建立與普通高中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
4.建立完善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5.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6.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普通高中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注重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三、課程實施的組織機構和職責
1.高中課程管理委員會成員
組 ?長:校長
成 ?員:副校長 副書記 各處室主任 年段長 教研組長 區督學 學生家長代表 ?學生代表
主要職責:負責制定學校課程發展規劃,制定學校課程體系,負責與新高考改革相關的選課、走班、學分管理、校本課程開發、教學評價、學業評價等一系列課程發展與管理的實施工作。
2.2020級高中課程實施工作小組
組?長:副校長
副組長:林斌、張如凡、鄭愛琴
成?員:李金泉 吳文靜 各教研組長 各年段長
主要職責:
(1)制定、執行《2020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
(2)執行國家課程標準,編制學校課程開設計劃;
(3)制定并實施《學生學分認定工作方案》;
(4)編制《學生選課指南》;
(5)制定《學科走班教學實施方案》;
(6)負責課程實施的評價,制定《課程教學評價方案》。
四、課程結構和管理辦法
1.課程結構
??????????????????????????????????
學習領域 |
科目 |
模 塊 |
||
必修學分 |
選擇性必修 |
選修 |
||
語言與文學 |
語文 |
8 |
0-6 |
0-6 |
外語 |
6 |
0-8 |
0-6 |
|
數學 |
數學 |
8 |
0-6 |
0-6 |
人文與社會 |
思想政治 |
6 |
0-6 |
0-4 |
歷史 |
4 |
0-6 |
0-4 |
|
地理 |
4 |
0-6 |
0-4 |
|
科學 |
物理 |
6 |
0-6 |
0-4 |
化學 |
4 |
0-6 |
0-4 |
|
生物 |
4 |
0-6 |
0-4 |
|
技術 |
信息技術 |
3 |
0-18 |
0-4 |
通用技術 |
3 |
|||
藝術 |
音樂 |
3 |
0-18 |
0-4 |
美術 |
3 |
|||
體育與健康 |
體育與健康 |
12 |
0-18 |
0-4 |
綜合實踐活動 |
研究性學習活動 |
6 |
? |
? |
社會實踐 |
2 |
? |
? |
|
勞動 |
勞動 |
6 |
? |
? |
學分合計 |
88學分 |
≥42 |
≥14 |
?
2.課程管理
(1)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等)11?周。每周35課時(按5天計算,每天7課時),每課時按45分鐘計。18課時為1學分,科目教學時間安排一般為18課時的倍數。
(2)2020級后啟用新教材,每個必修和選擇性必修的模塊經過規定的學時、規定的方式學習并達到質量要求,可以獲得相應學分。必修課程原則上安排在高一年教授,選擇性必修課程從高二起方可開始教授,選修課程三年內均有開設。
①必修課程全部開設,全部學生必修。其中音樂課程選擇2+1模式(即2學分必修+1學分選擇性必修),美術課程為1+2模式(即1學分必修+2學分選擇性必修),體育與健康的必修內容12學分,包括必修必學2個學分(體能和健康教育)和必修選學10個學分(6個運動技能系列),其中體能模塊分散在三個學年進行或在高一高二上集中開課,健康教育模塊分散在三個學年進行;高中三年必須持續開設必修選學運動技能系列10個模塊供學生選擇。遵循體能訓練原則,合理安排體能練習,在運動技能課堂教學中每節課至少安排10分鐘針對性的體能練習或在高一高二上集中開課。
②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九科選擇性必修課程全部開設,部分學生(選擇該科目為高考科目的學生)必修。未選擇思想政治科目選擇性考試的學生于高二下學期選學2個學分的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課程模塊修習。體、音、美三科另開設部分選擇性必修課程,供選擇思想政治科目選擇性考試的學生在高二年下學期選擇修習,獲得2學分。
③選修課程(校本課程)分為非學科拓展、提高類課程(8學分)和學科拓展、提高類課程(6學分),學校提供足量、優質的選修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
所有選修課(含體育、藝術)全部實行網絡選課走班。
(3)研究性學習:6學分,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以開展跨學科研究為主,須完成2個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原則上1個學年完成1個課題,其中4學分安排在課內進行,確保每周1個課時,其余2學分可安排在課外進行。
(4)社會實踐:三年內必須參加為期3周的社會實踐,每學年1周,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進行。包括黨團活動、軍訓和社會考察等。
①軍訓活動,集中安排在高一年級入學時進行,合格者認定0.5學分。
②社會實踐基地參加實踐活動,集中安排在高一年級進行,合格者認定1學分。
③職業體驗、主題教育活動、社團活動、研學旅行等,分散安排在高一至高三年級完成,學生根據學分評定要求自選一項或多項課程,但必須達到0.5學分。
(5)志愿服務:屬于勞動課程,高一至高三學年持續開設,排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于40小時,應以集體勞動為主,適當走向社會,選擇服務性崗位和職業體驗崗位,以及大型賽事、社區建設、環境保護等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取得2學分。
(6)對于學校開出的課程計劃,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可自主選科,學校根據學生選課情況、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作出調整,訂出學校課程表。學生依據學校課程表調整個人修習計劃,派生出學生個人課表及教學班課程表、教師課表等。
(7)2020級后學生盡可能參加每一次的全市統一學業質量監測,各學科應根據監測結果分析對教學做出相應的改進調整。
(8)每學期末,由課程實施工作小組組織學生對本學期課程進行課程評價(網絡),并根據學生評價情況對教師教學進行反饋。
(9)每學期由教務處組織教師對學生進行模塊教學的學分認定(網絡),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
五、課程編排的原則和程序
(一)課程編排的原則
(1)高一年級主要設置必修和選修(校本)課程,從高二年級開始逐步增設選擇性必修課程,要求絕大部分同學在高三上學期完成畢業所需的學分,以獲得畢業資格。高三下學期,除安排必要的體育課外,主要安排高考復習。
(2)我校2020級后各科目合格性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年級 |
考試科目 |
考試時間 |
考試類別 |
高一 |
化學、地理、生物 |
6 月 |
合格性考試 |
高二 |
思想政治、物理、歷史、信息技術 |
1 月 |
|
高二 |
數學、外語、美術、通用技術 |
6 月 |
? ? 合格性考試 |
高三 |
語文、音樂 |
1 月 |
|
體育與健康 |
4 月 |
||
歷史、物理(限2選1) 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限4選 2) |
6 月 |
選擇性考試 |
各科必修部分的內容必須在考試前完成授課。
(3)①我校擬于2021年春季教學結束(2020級后高一下學期)即完成2020級后學生的選科工作,為了讓學生對所有科目有一定了解,高一學年需要開齊各門科目。且化學、地理、生物需要在高一下學期進行合格考,在保證音樂(2+1)、體育(2+2)、美術(1+1+1)、研究性學習(1+1)、選修課(3+3)、勞動(1+1)、班會(1+1)的基本要求下,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化學、生物九科均只能按照必修學分設計最基本的課時,無多余課時可以統籌。
②物理的必修課程有6學分,但歷史必修課程只有4學分,學生到高二選科后,二者屬于“同步排課”,所以物理同樣設計在高一完成必修內容,每學期3學分,面對高二上學期的合格考,若需要課時進行復習,則從“統籌”課時中進行調配。
③32號文建議通用技術與信息技術分別在高一高二兩個年段開設,且信息技術合格考時間安排在高二上學期,故信息技術從高一上學期開始,連續三個學期,每學期每周一課時。
④高二學年在滿足基本學分課時需要的前提下,上學期多出4課時可用于統籌(計劃開設1學分藝術課程+其他科目統籌),下學期多出3課時可用于統籌;高二下學期的“選擇性必修”補足課時設定為2課時,沒有選考政治的學生開設政治選擇性必修課,選考政治的學生開設藝術(音樂、美術)或體育類選擇性必修課。
⑤若有多余的統籌課時,視學科教學需要進行調整補充;
(4)學生選課課程以學期為單位,即一次選定本學期內兩學段所有想修習的課程。學生選課在每學期末進行,學校在下學期開學前基本完成排課。
(5)學校將制訂規劃,創造條件,力爭多開設高質量的校本課程。
(6)選修模塊開設的要求:20名以上學生選修的課程,學校保證開設;70名以上學生選修的課程,分兩班開設;除個別有特殊要求的選修課程,20人以下選擇的課程,學校不開設。
(二)課程編排程序
(1)各個科組討論并提出本學科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意見以及課程說明,報學校教務處審定。
(2)2020級后課程實施工作小組對各學科上交的方案進行匯總和調整,排出學校必修課課表,列出下一學期供學生選修的選修課清單,報校長批準。
(3)學生根據學校的必修課表和選課指導手冊,在導師的指導下,依據自己的意愿進行網絡選課。
(4)2020級后課程實施工作小組對全校學生選課情況進行匯總、統計、調整,編排出下一學期的選修課課表。
(6)學生依據學校必修課課表和選修課課表制定自己的個性化課表。
六、學生選課
1.編制《學生選課指導手冊》
《學生選課指導手冊》主要內容
(1)前言----選課的目的、意義
(2)普通高中課程簡單介紹
(3)各學科必修、選必、選修設置方案及選課指導
(4)學分認定辦法及學分管理體制
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選課平臺網絡選課,走班上課
七、課程實施及評價
1.組織學習課程標準,認真組織學校全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進學校教學改革,以教學質量標準為基準,規范日常教學行為。
2.明確教研組、備課組、骨干教師、一般教師的教學任務。
3.發揮教師潛能,倡導校本教研、即時教研與個人教研相結合的教育科學研究模式。
4.加大貫徹教學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視學校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的建設。
八、保障措施
1.成立由校長負責之下的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2.規范和指導教師執行和開發學校課程的程序與管理,加大對教師課程開展能力的培養。
3.有計劃、有重點地研發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平臺。
4.建立學校課程評價制度,強化課程管理,確保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高質量。
福建師大泉州附中
202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