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轉發《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貫徹落實<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各中職、中小學:
現將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貫徹落實《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轉發各你們,請各校按照文件精神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
附件:《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貫徹落實<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泉委教發[2022]1號)
?
泉州市鯉城區教育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12月23日
泉委教發〔2022〕1號
?
?
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貫徹落實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于
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
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
各縣(市、區)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泉州開發區、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市直有關部門,各高校黨委:
根據《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閩委教育〔2022〕1號)要求,現就我市抓好貫徹落實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發揮學校主導作用
(一)規范勞動課程設置。各地各校要落實“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的要求,由學校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統籌安排。落實高中階段勞動必修課程6學分的要求,其中志愿服務2學分,三年不少于40小時。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安全和法規等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托課程,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或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其中本科階段不少于32學時。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教育周”,由學校在學年內或寒暑假、“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后)組織實施,采用專題講座、主題演講、勞動技能競賽、勞動成果展示、勞動實踐等形式,集中開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勞動教育或職業體驗活動。普通高等學校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教育周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要按照《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利用當地特色產業資源,分學段、分專題開發勞動教育地方和校本課程。鼓勵在泉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勞動特色課程,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
(二)強化學科滲透融合。各學校要將勞動教育與各門學科、專業教學互相滲透,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融合教育。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藝術等課程要注重滲透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加強對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等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教育;數學、科學、地理、技術、體育與健康等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勞動的科學態度、規范意識、效率觀念和創新精神。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融入公共基礎課,強化勞動觀念、勞動安全、勞動法規和敬業精神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文科類專業要將勞動教育與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有機結合,理工類專業要結合專業實習、生產實踐、工程實訓、畢業設計等,深入開展各類創新性勞動實踐教育。
(三)組織課外勞動教育。中小學要保證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小學1至2年級不少于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于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及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各學校要在校園衛生保潔、環境綠化美化、后勤公益服務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勞動機會。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和中小學課后服務時間,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班團隊和研學實踐等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辟專區設立“責任田”“微農場”“手工坊”“科創室”等,進行種養殖、手工制作或科技創新活動。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結合專業特點組織志愿服務、勤工助學和“三支一扶”“三下鄉”等活動,開展服務性和創造性勞動。各地各校要加強勞動安全教育,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及管理規定,依據學生身心發育情況適度安排勞動強度、時長,認真評估勞動任務及場所設施的適宜性和安全性,完善應急處理機制。鼓勵購買校方責任險和職業院校學生實習責任險等相關保險。
各學校要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勞動品質、勞動習慣養成教育,制定學校或班級勞動公約、每日勞動常規、學期勞動任務單,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志愿者日等開展豐富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參加星級志愿者認證,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校園文化氛圍。深入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勞模進校園”“優秀畢業生校園分享”等活動,宣傳展示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質勞動者的事跡,讓師生感受并領悟勤勉敬業的勞動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二、要拓展勞動教育資源
(一)用好城鄉勞動教育資源。各縣(市、區)要建立以縣為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小學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為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活動創造條件。由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牽頭面向社會資源認定一批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協調和引導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組織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支持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參與新型服務性勞動。農村地區可安排相應土地、山林、草場等作為學農實踐基地,城鎮地區可認定一批廠礦企業作為學工實踐基地,認定一批城鄉社區、事業單位、社會機構、公共場所作為服務性勞動基地。鼓勵高新企業為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提供支持。學校要挖掘教育資源,至少建立1個相對穩定的校內或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學生每學年到相應場所勞動實踐不少于1次。企事業單位接受學校集中組織的學生勞動實踐活動可按規定收取合理的耗材、誤工等成本費用。
(二)發揮綜合性社會實踐基地作用。各縣(市、區)原則上要至少建立1個中小學生綜合性社會實踐基地。各類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職業院校實訓基地要進一步充實勞動教育設施,開發勞動實踐課程,滿足學生勞動體驗的需要。各中小學生綜合性社會實踐基地至少開設5個適合學生勞動實踐教育的主題課程,并對不同學段的勞動實踐教育有層次性區分,配有與接待學生規模相適應的輔導員。普通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服務社會功能,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勞動實踐基地。
(三)加強家庭勞動教育指導。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家長要當好孩子勞動教育的“第一任教師”,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指導并督促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自我生活服務,鼓勵孩子參加公益勞動,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學校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設置家務勞動清單,引導學生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勞動技能。發動社區、家庭參與開發勞動教育資源,多為孩子勞動實踐提供條件,成為孩子勞動教育的參與者、協助者和指導者。
三、要落實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協調。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研究勞動教育工作,各級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對學校常態化實施勞動教育所需要的場地設施、教育資源、師資配置、經費投入、安全管控等進行合理規劃和統籌安排,保障勞動教育正常開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全面把握勞動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基本內涵、總體目標和內容要求,完善勞動教育制度,并加強督促指導。農業農村、國資、工信、文旅等部門要推動本系統企事業單位為學生勞動實踐提供場所和服務。婦聯等單位要指導和推動家庭開展勞動教育。精神文明、民政、工會、共青團、關工委等單位以及各類社會組織要共同支持學生開展志愿服務、公益勞動或參與社區治理。其他有關單位要結合自身職能和政策要求,為勞動教育提供支撐保障。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工作,推廣勞動教育典型經驗,宣揚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二)加大經費投入。各地要加強勞動教育的投入保障,多形式籌措資金,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立勞動教育器材、耗材補充機制。政府投入建設的中小學生綜合性社會實踐基地日常運行經費要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學校要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各地可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勞動教育。鼓勵社會各界和企事業單位、個人支持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和開展勞動教育。
(三)加強隊伍建設。各地要統籌學校綜合實踐和勞動教育等師資力量,原則上每所中小學至少配備1名專任教師,并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各學校可采取專兼職相結合的辦法,在現有教師中選拔具有一定勞動技能和實踐經驗、熱愛勞動教育工作的人員兼任勞動課教師。縣(市、區)教師進修學校要配備專(兼)職教研員,開展經常性教研和培訓活動,培養一批勞動教育骨干教師。把勞動教育納入各類教師培訓內容,強化每位教師的勞動教育意識和正確觀念。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設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榮譽教師崗位等,支持社會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勞動模范等擔任兼職教師,并可給予合理的勞務報酬。保障專兼職勞動課程教師的工作待遇,在工作量和教學成果認定、績效工資、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促進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四)加強督導評價。要完善教育評價機制,將區域性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納入對縣(市、區)教育督導內容,將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納入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內容和對學校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將學生勞動素養納入教育質量監測體系,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素和評優評先的參考范疇。加強示范引領,分級遴選一批勞動教育特色項目或典型案例,帶動全市勞動教育深入開展。學校每年舉辦學生勞動技術成果展示或生活技能比賽,激勵學生自覺參加勞動創新,提升綜合素質。
?
?
?
????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
???????????????????????????????2022年5月20日 ?
?
?
?
?
抄送: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
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2022年5月23日印發 ? |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文件
?
閩委教育〔2022〕1號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全面
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
各設區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省直有關單位,各高等學校,省屬中職學校、中小學: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已經省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2022年1月17日 ?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
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
?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全面落實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作用,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構建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全方位支持的貫通一體、開放協同的勞動教育工作格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要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征、強化綜合實施、堅持因地制宜,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具備與年齡相適應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有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
二、構建科學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一)規范勞動教育課程。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將勞動教育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形成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對學生每周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安全和法規等方面開設專題必修課,不少于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結合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開設實踐體驗性勞動教育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于32學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也應結合實際,對學生課外勞動實踐時間作出規定。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藝術等課程要有重點地加強對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等方面的教育;數學、科學、地理、技術、體育與健康等學科要注重培養學生勞動的科學態度、規范意識、效率觀念和創新精神。職業院校和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礎課,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安全、勞動法規教育,專業課結合知識技能教學,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培養“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強化勞動鍛煉和品質培養,提升創新創造和就業創業能力。
(二)明確學段要求。小學要注重基本勞動習慣養成,低年級要以個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懂得人人都要勞動;中高年級要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為主要內容,圍繞衛生、勞動習慣養成,讓學生做好個人清潔衛生,主動分擔家務,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光榮。初中要兼顧家政學習、校內外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圍繞增加勞動知識、技能,加強家政學習,開展社區服務,適當參加生產勞動,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意識。普通高中要注重圍繞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和生產勞動,讓學生適當開展職業訓練,參加創新實踐,熟練掌握一定勞動技能,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增強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中等職業學校要結合專業特點,注重學生職業技術技能培養,參與專業實習實訓、技能競賽等活動,增強職業榮譽感,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高等學校要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專業開展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運用,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強誠實勞動意識,積累職業經驗,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樹立正確擇業觀,具有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
(三)加強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研發。教育行政部門要以豐富勞動內容、規范勞動實踐過程、提高勞動素養為著眼點,明確中小學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編寫要求,體現“一綱多本”,滿足不同地區學校的多樣化需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可組織編寫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讀本,由編寫院校或委托專業機構進行審查。鼓勵學校、學術團體、專業機構等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特點,組織研發展示勞動過程、勞動安全要求的資源,形成教學一線的典型案例和鮮活經驗,建設分學段、分專題的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包,促進優質資源的共享與使用,努力形成“一校一特色”。
三、構建多樣化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體系
(一)家庭勞動教育要日常化。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家長要當好孩子勞動教育的“第一任教師”,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家庭要培育優良家風,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社會勞動。支持學校(家委會)和社區等組織開展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并且建立勞動清單。
(二)學校勞動教育要規范化。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開足開好勞動教育課程,不得擠占、挪用勞動實踐時間。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注重開展探究式、項目化、綜合化的勞動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系統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加強校園勞動文化建設,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等開展勞動主題教育,舉辦勞動技能、勞動成果展示交流和社團勞動活動,開展校園衛生保潔、綠化美化等集體勞動。以集體勞動為主,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小學低中年級以校園勞動為主,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可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中勞動,高等學校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要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以校外勞動鍛煉為主。
(三)社會勞動教育要多樣化。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各地各有關單位要協調有關勞動教育資源,支持學校組織學生深入田間、工廠、服務場所等,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新型服務性勞動。鼓勵高新企業為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提供支持。學校要統籌利用各方資源,組織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開展公益勞動、志愿服務和實踐教育。
四、構建專業化勞動教育師資隊伍體系
(一)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力量配備。建立專兼職結合、相對穩定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統籌學校綜合實踐和勞動教育等師資配備,原則上每所中小學至少配備1名專任教師,并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發揮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優勢,指導和參與中小學勞動教育。建立勞動教育教師特聘制度,設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榮譽教師崗位,聘請各行各業專業人士和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擔任勞動教育兼職教師。建立健全符合勞動教育師資特點的評價考核體系,分類完善評價標準。
(二)強化勞動教育教師培訓培養。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增強全體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加強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設立中小學勞動教育名師工作室,培育一批勞動教育骨干團隊。加強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雙師型”勞動教育教學團隊建設。有條件的師范院校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探索培養勞動教育方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
五、構建系統化勞動教育評價督導體系
(一)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學校和有關單位要客觀記錄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情況,并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公示、審核制度,確保記錄客觀真實。研究建立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指標,衡量學生勞動素養,以此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在學校招生自主測試環節強化實踐操作能力評價。
(二)建立勞動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將學生勞動教育納入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定期向社會發布監測報告。教育督導部門負責對各地和有關部門保障勞動教育情況以及學校組織實施勞動教育情況進行督導,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并作為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高等學校分類評價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
六、構建多元化勞動教育保障體系
(一)豐富勞動實踐場所。建立以縣為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重點建設若干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安全便捷的綜合性勞動實踐基地。農村地區可安排相應土地、山林、草場等作為學農實踐基地,城鎮地區可確認一批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機構,作為學生勞動實踐場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學校要充分利用教室操場、食堂宿舍、環境綠化等資源,建設校內勞動實踐場所,逐步建好配齊勞動實踐教室、實訓基地。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服務社會功能,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勞動實踐基地。
(二)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各地要加大對勞動教育的投入保障,統籌上級補助資金和地方財力,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加強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建立學校勞動教育器材、耗材補充機制。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學校要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
(三)健全安全管控機制。各地要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風險分散機制,鼓勵購買校方責任險和職業院校學生實習責任險等相關保險。學校要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切實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據學生身心發育情況,適度安排勞動強度、時長,合理設計勞動任務及場所設施,科學評估勞動實踐的安全風險,認真排查、清除學生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范,強化對勞動崗位的管理,明確各方責任。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
七、切實加強勞動教育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統籌推進、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研究勞動教育工作,切實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學校要建立健全勞動教育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作為勞動教育第一責任人,要加強對本校勞動教育的組織領導;要明確主管校領導,設置機構或明確相關部門負責勞動教育的規劃設計、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師資培訓、過程管理、總結評價等。
(二)加強協同配合。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負責勞動教育工作的內設機構,并加強人員配備,確保勞動教育的組織開展。農業農村、國資、工信、文旅、體育等部門要推動所屬企事業單位提供勞動實踐場所和服務。婦聯等單位要指導和推動家庭開展好勞動教育。精神文明、民政、工會、共青團等單位以及各類社會組織要支持學生開展志愿服務、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其他有關單位要結合自身職能,為勞動教育提供支撐保障。
(三)加強氛圍營造。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正確的勞動觀念,加強勞動教育科學研究,遴選建設一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評選一批勞動教育典型案例和特色項目等,大力宣傳推廣勞動教育的好做法好經驗。鼓勵和支持創作更多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為主題的優秀作品,推出形式多樣的新聞報道和融媒體產品,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2022年1月17日印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