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進一步加強我區新課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認識,提升高中語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發揮鯉城區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的示范輻射作用,推動我區高中語文教學高質量均衡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教研能力,經研究,決定舉行鯉城區2023年高中語文議論文教學專題研討暨“高中語文陳國楊名師工作室”送教送研下校活動。
?
? ? ? 2023年12月4日,研訓活動在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如期舉行。本次研訓活動聚焦“議論文教學”,分為上下午兩場,福州一中語文組組長王兆芳、鯉城區教師進修學校莊月芳校長、語文教研員陳志蕓老師,以及陳國楊名師工作室成員和區屬各中學高一語文教師參加此次活動。
?
?
教學觀摩
立足文本?巧妙拓展
? ? ? ? 第一堂課由泉州市第六中學的羅曉京老師執教,課題為《拿來主義——立駁交叉的文本解讀》。本節課依托教材文本分析,設計環環相扣的問題,深入文本層層剖析。羅老師從文本提取出的駁論文寫作框架,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具體的路徑,同時遷移至學生的文化生活,較好地實現了初、高銜接,將讀寫相結合,完成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單元的學習任務。
?
引導思辨 提供路徑
? ? ? ?第二堂課由泉州市第七中學的孫貽蓮老師執教,課題為《拿來主義——駁論文的思辨寫作》。該課立足學情,通過探究魯迅先生《拿來主義》一文的寫作特點,尋找駁論文思辨性寫作教學的切入點,解讀2019年全國卷一的駁論文范文《珍視勞動,擁抱幸?!?,引領學生進行批駁與立論,為學生日后駁論文寫作提供了可參照的路徑。
?
緊扣目標?學以致用
? ? ? ?第三堂課由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的孫春飛老師執教,課題為《拿來主義——駁論文的對象意識》。本節課緊緊圍繞單元學習任務,創設真實的情景任務,指導學生逐步進行駁論文片段訓練。孫老師的語文課堂以情境貫穿其中,用辯論賽辯詞的寫作引導學生進行駁論文片段的模仿練習。課堂師生互動頻繁,且教學支架清晰,極具操作性,展現了大單元教學理念指引下的教學新思考。這種真實情境的創設教學模式,獲得了現場觀摩教師們的一致肯定。
?
教評結合
? ? ? ?評課環節由鯉城區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研員陳志蕓老師主持,各校現場觀摩的教師們紛紛對三節課進行評議并提出改進建議。
? ? ? ?陳志蕓老師對三節課進行總結,她指出在“三新”背景下,課堂需倡導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習真正發生,并希望老師們思考學生需要什么,自己能給到什么方法指導,力爭每節課都做到“教有方法,學有所得”。
?
專題講座
? ? ? ?下午專題講座由陳國楊老師主持,福建省語文學會副會長、福建師大碩士生導師、福建教育學院語文研究所研究員、福州一中語文組組長王兆芳老師作《高考議論文寫作備考策略》的專題講座。
? ? ? ?王老師從《拿來主義》的文本解讀為切入口,引出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學習之道。他從新教材所隱含的作文理念、新高考作文命題的理論預設、新高考作文評卷的現實依據三方面進行拓展,強調“教考銜接”需讓教學落在基礎教材之上,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寫,同時用高質、多量的課外閱讀讓作文“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
?
? ? ? 名師工作室領銜人陳國楊老師對本次高中議論文專題研討作總結。他指出語文老師一方面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評價值;另一方面也要從學校的具體學情出發,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雙向發力,共同提高學生議論文的習作水平。
?
?
? ? ? ?本次研訓活動既有文本解讀的指導課,又有思辨寫作的實踐課,更有高屋建瓴的理論分析講座,為老師們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共同提升的平臺,實現多角度的思維碰撞,營造良性學術交流氛圍,加速了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