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
日期:2023-05-28 09:54:01  發布人:fsdqzjwc  瀏覽量:174 打印本文

一、課程理念

(一)關注學生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二)基于問題解決,面向真實生活世界

(三)優化學習方式,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四)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五)加強課程整合,發揮課程整體效益

二、課程目標

(一)關注社會生活和祖國前途,關注人類和環境持續和諧發展,形成維護社會進步、承擔社會義務、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積極人生態度。

(二)形成追求科學真理、不迷信權威、科學和技術造福人類的價值觀,養成尊重知識產權,不弄虛作假的科學道德。在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有自己獨立的見解,能提出一些新穎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三)經歷從選擇課題、制訂研究方案、收集資料、開展研究、寫出研究報告、成果展示和交流到反思和評價的研究過程,獲得相應的各種研究活動的體驗和經驗。

(四)會選擇和確定課題,會設計較具體的研究方案:初步學會收集信息、選擇信息、運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會設計調查調查問卷進行抽樣調查,能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處理;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設計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初步學會文獻研究的方法和個案研究的方法。

(五)會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和論文等),能對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和評價。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理解和評價別人的觀點,并能運用多種方式進行人際交流和溝通,學會分享與合作。

(六)初步具有自我規劃、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三、實施計劃

(一)認真學習并積極宣傳實施研究性課程的重要意義

通過收集資料、專家講座、觀摩活動和討論交流的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深刻理解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和實施研究性課程的重要意義;在教師中進行教科研基本方法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訓,提高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的基本能力。

向學生宣傳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興趣;開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系列講座,為學生提供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二)構建和完善研究性課程管理網絡

1.領導小組:

組長:鄭忠盛

成員:紀建靈、林斌、李金泉 、吳文靜

職責:策劃并實施本校的研究型課程,制定并完善相關工作制度和獎懲條例。

2.工作小組:

成員:林斌、各年段段長、各教研組長

職責:負責對各年級研究性學習的落實、督查和教師的考核;結集出版《優秀課題研究成果選萃》,組織研究型課程研究成果展示活動。

3.指導小組:

成員:以班級為單位,以班主任為核心,有各班任課教師組成。

職責:負責對各班級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組織、指導、反饋和評價等。

(三)完善課題式研究型課程實施方案

1.規范“課題研究”申報制度——學生自由組合并成立研究小組,確定組長,根據學校頒布的課題指南或自行選擇,初步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聘請指導老師,共同討論研究課題,并對課題名稱、研究內容、活動計劃作進一步的修改、調整,最后正式填寫 “研究型課程課題申報表”和“課題研究活動計劃”。

制定“課題研究”申報制度課題申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提出課題的理由、課題研究的目的、小組成員分工、研究活動計劃、準備訪問的專家、活動需要的條件、預期成果和成果表達形式。

完善動態研究課題庫——結合學生特點、學校實際和鯉城地區現狀,以“環境保護”、“自我發展”為兩大研究主題,課題指南提供100多個動態研究課題供學生選擇。

2.規范“課題研究”管理制度

制定并完善“課題研究”管理制度——要求學生在進行課程活動后認真填寫“課題研究活動記錄”,要求指導老師在進行指導活動后認真填寫“課題研究指導記錄”,由教導處隨時進行抽查。課題研究中途,要求指導老師加強中期檢查與指導,集中活動時期,至少參與一個課題小組的查閱資料、外出調查、訪問、實驗等具體研究實踐。

3.加強研究型課程的評價研究

制定“研究性學習課題結題及評價說明”,加強課程的過程管理,要求學生和指導老師在學習活動中作一些必要的資料積累。

(四)進行學科滲透式研究型課程探索實踐

1.以“自主·合作·體驗·發展”教學模式和策略的實踐研究為抓手,要求各個教研組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如何使研究性學習方式進入課堂,內化為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的科研實踐。

2.加強學科整合,提高課程質量。

與基礎型課程整合,為課題研究提供學科知識、思維方法和探究能力。

與拓展型課程整合,為課題研究的深化提供問題背景和課外知識。

與信息科技學科整合,提高開展研究活動的效率:讓學生學會用Internet查閱資料,用Word撰寫研究體會和研究報告,用Excel來處理分析數據,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來展示研究成果。

?

高一高二年級課題式研究型課程實施方案

一、課程時間:?

規定時間:根據課程表執行

自主時間:雙休日和節假日

二、課程形式?

專題講座、開題論證、小組指導、自主活動、論文答辯、成果展示等

三、活動地點:

專題講座、開題論證、論文(報告)答辯:各班教室

論文答辯、成果展示、學校報告廳,指導教師下班組織和指導。

小組指導:學校。具體活動場所由指導老師上報教導處后進行協調。

自主活動:由學生根據研究計劃確定活動地點。學校開放圖書館、資料室、計算機房、備用教室等場所。

四、具體實施安排

第一學期:

具體要求: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初步選定課題,完成開題論證

1.各班指導小組成員為學生開設研究性學習系列講座

2.學生自由組合并成立研究小組(4~7人左右),確定組長,初步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填寫課題“研究型課程課題研究申報表”(草表)和“研究型課程課題研究活動計劃”(草表),聘請小組指導教師。

3.指導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研究課題,對課題的名稱、確立課題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內容、活動計劃等作修改和調整,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課題論證。

4.活動計劃開展研究活動。

5.日程安排:

第三周:組建研究性課程工作小組和指導小組。

第四~五周:指導教師完成對學生的第一、第二次研究性講座。

第六周:學生自由組合并成立研究小組,確定組長,初步確定研究課題。

第七周:聘請課題小組指導教師,制定研究計劃。

第九周:修改和調整研究計劃基礎上,以班級為單位完成課題論證。

第十二~十四周:指導教師完成對學生的第三、四、五次研究性講座。

第十五~十六周:集中半天進行社會調查、資料查詢、專家訪談、實地考證、信息處理等自主研究活動

第二學期:?

具體要求:體驗研究性學習

1.教師指導下研究性小組實施社會調查、資料查詢、專家訪談、實地考證、信息處理等自主研究活動。

2.整理活動、研究資料,各小組完成課題研究報告(論文)一份,小組成員每人一篇研究體會。

3.各研究小組向教師評價小組(有工作小組和指導小組組成)展示、匯報研究成果,回答評價小組提出的問題,在完成答辯后,有評價小組給予評價。

日程安排:

第三周:集中半天進行社會調查、資料查詢、專家訪談、實地考證、信息處理等自主研究活動。

第四~五周:指導教師完成對學生的第六、七次研究性講座。

第六~八周:整理活動、研究資料,各小組完成課題研究報告(論文)一份,小組成員每人一篇研究體會。

第十三~十四周:集中半天,各小組用多媒體課件形式完成論文答辯、成果展示。

第十五周:各小組上交結題作業,指導教師完成學生研究性學習評價,上交指導材料。

第十六~十七周:工作小組完成學生研究成果的考核、挑選和評獎工作。

?????????????????????????????????????????????????????????

????????????????????????????????????????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

??????????????????????????????????????????????????????2020年8月

?

核發:fsdqzjwc 點擊數:174 收藏本頁
久久久天天有精品,免费又黄又爽一区二区色,久久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五月综合激情国产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日韩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三州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