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不斷強化家庭教育指導,深化家校協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校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機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特邀請專業的家長講師開設“匯愛仁美家長學校”父母課堂系列課程。
本期“匯愛仁美家長學校”父母課堂系列課程于2023年10月30日正式拉開序幕,于12月18日正式收官,共計開展6次,服務家長300余人。當最后一期父母課堂落下帷幕,有家長說:“這個學期的父母課堂我參加了5次,非常期待每一次的參與和學習。”還有家長表示:“我老公第一次參加課程是被我逼著來參加的,但后來我們兩個是搶著來參加,老師們的課程生動有趣,我們受益匪淺。”
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父母課堂是怎樣的吧!
第一期 ?
如何創造和諧、有愛的親子關系?
家庭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港灣,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幸福和溫暖。2023年10月30日,在章蓉花、魏獻德、胡佳玲老師的帶導下, 一場主題為《如何創造和諧、有愛的親子關系》的父母課堂為“匯愛仁美家長學校”父母課堂系列課程拉開了序幕。
課程結束后,講師們收到了許多家長們的反饋。有家長表示:“感謝三位老師,課程生動有趣,讓我感覺又重新回到了校園。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以前在學校學知識,現在在學校學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讓我明白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希望一直學習下去,以最好的方式陪孩子一起成長。”
第二期
?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
有人說,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之間,注定有一場戰爭——一方頻頻挑釁,一方拼命壓制。青春期的叛逆,無異于父母眼中的洪水猛獸。為了更好地支持父母們陪伴孩子平穩地度過“青春期”,2023年11月6日,一場主題為《如何面對孩子地青春期叛逆》的父母課堂正式開課啦!
課程結束后,有家長表示“很感謝三位老師今天的課程,讓我原本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心情,在這個輕松又自在的過程中得到了緩解。”也有家長表示:“通過課程,我了解到不要把焦慮放大,沒有人只有優點,也沒有人只有缺點,想要陪伴孩子平穩地度過‘青春期’,就要想方設法讓孩子有價值感和歸屬感,要學會在生活的實踐中用鼓勵的語言發現孩子的優缺點;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要和孩子互相尊重等。期待參加下一期的學習!”
第三期
如何做才能讓孩子精力滿滿地學習?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許多家長有一個痛點:孩子身體素質差,隔三岔五就生病請假,家長一方面擔心孩子的身體、一方面又擔心孩子的學習,怕孩子會落下功課。為了更好地支持父母們用科學的方式支持孩子做好精力管理,2023年11月20日,一場主題為《如何做才能讓孩子精力滿滿地學習》的父母課堂正式開課啦,近200位家長參與了本次的課程。
第四期?
如何喚醒孩子內在學習的驅動力
內驅力是一種內在的自我激勵和自我驅動能力,是人們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和克服困難的動力。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句話:“孩子是座火焰山,父母總是干涉孩子,就相當于給火山澆水,長此以往,孩子的動力火焰必定熄滅。”而90%的父母,總是在催促和安排,悄無聲息地侵蝕著孩子的“內驅力”,致使許多孩子失去了內驅力,變得消極、被動,缺乏自信和創造力。為了支持家長喚醒孩子內在學習的驅動力,2023年12月4日,在章蓉花、魏獻德、胡佳玲老師的帶導下,一場主題為《如何喚醒孩子內在學習的驅動力》的父母課堂正式開課啦。
課程結束后,有家長表示:“通過課程,我真切地意識到我無法強迫孩子,碰到孩子學習方面的事,作為大人,我可以選擇放下焦慮、嘮叨、責備,扔掉壞情緒,嘗試和孩子溝通,嘗試通過‘錯誤目的偵探’表明晰孩子真正的需求,也可以通過請求孩子的幫助和支持,引導孩子把權力用在積極的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第五期?
如何構建成長型家庭?
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全面成長。2023年12月11日,在章蓉花、魏獻德、胡佳玲老師的帶導下,一場主題為《如何構建成長型家庭》的父母課堂正式開課啦。
課程結束后,有家長表示:“一個小信念、一顆小種子已在我心里發芽,我們要把家庭會議開起來,嘗試去傾聽每個家庭成員的心聲,學會更多包容理解、尊重彼此。”
第六期?
如何做好一個十幾歲孩子的教育規劃?
人生是曠野也是軌跡,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023年12月18日,在章蓉花、魏獻德、胡佳玲老師的帶導下,一場主題為《如何做好一個十幾歲孩子的教育規劃》的父母課堂正式開課啦。
課程結束后,有家長表示:“只有當我們在不斷成長學習時,孩子才會更加受益。”也有家長表示:“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感謝我們的孩子帶給我們挑戰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自我,讓我的人生更加圓滿。”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沒有萬能的教育,每個家長都要在家庭教育中不斷摸索實踐。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因此孩子的成長中,每一位家長需要借助家校的合力,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愛,在愛中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