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茶座]化解教師心理壓力策略ABC
日期:2013-03-15 15:21:31 發布人:admin 瀏覽量:672
打印本文
化解教師心理壓力策略ABC
??????? 一、教師心理壓力的非理性反應
教師的心理壓力在行為上往往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理智性行為,另一種是非理智性行為。理智性反應是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產生心理壓力時,能冷靜地分析壓力產生的原因,積極尋找緩解壓力的對策,進一步分析實現目標的各種主觀條件,適時調整目標,改變方法或變換行為方式等,變壓力為激勵力量的一種反應形式。這種反應一般不會帶來心理問題。下面主要談談非理智性反應的幾種表現形式及其后果。
1.攻擊反應。有的教師遇到心理壓力后,會產生氣憤和不滿的情緒,然后對構成其壓力的對象或目標發動攻擊。攻擊行為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攻擊,就是把攻擊矛頭指向引發其壓力的人或物;二是轉向攻擊,就是把攻擊矛頭指向非直接引發其壓力的人或物。比如,有的教師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往往拿學生出氣,或者向家人出氣。這樣容易產生偏激的心理,舊的問題沒有解決,卻引發新的矛盾,進一步加重心理壓力,帶來一系列心理問題。
2.回歸反應。有的教師沒有能力化解各種壓力,往往表現出一種與年齡、身份不相稱的反常的幼稚行為,似乎又回到了幼兒時期一樣,以簡單、幼稚的方式(如大發脾氣、又哭又鬧等)來對待無可名狀的壓力。某校有一位老教師,連評兩次高級職稱都失敗了,眼睜睜看著比自己年輕的同仁一個又一個地登上“高級”的寶座,加上個別素質不高的同事在旁邊冷嘲熱諷,這位教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感覺是校領導有意為難,于是沖到校長室,以死相逼,鬧了一場令人心酸的風波。其實這是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神經質的表現,以為這樣能夠獲得別人的同情和照顧。顯然,這類人的理智程度和自控能力已到了危險的邊緣。
3.冷漠反應。有的教師碰到壓力后,并不積極地力圖改變現狀,而是表現出漠不關心或無動于衷,但冷漠并非沒有心理上的憤怒和不滿,不過是將這種情緒暫時壓抑下去。這種人盡管表面上表現無動于衷,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甚至呆若木雞,失去了喜怒哀樂的表情,但內心卻異常痛苦。這種情況多數是由于長期壓力的積累卻沒有能力和信心加以排解,經受長期的內心沖突和痛苦后造成的,如果說前面兩種的反應多多少少算是一種發泄的方式,那么冷漠反應則是強行壓抑自己,由此而引發的心理問題將更為嚴重和可怕。
4.固執反應。有的教師已明顯感受到了壓力,卻采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消極反應形式,使其原有的行為凝固化。例如,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一些教師教法陳舊,已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領導與同行三番五次提醒,自己通過聽課、評課也有所感,但仍然固執己見,不思改變。這類人往往因為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復某種無效的行為,而阻礙了理智的反應。
5.自卑反應。一些教師一遇到壓力或阻力就主動放棄了原有追求的目標,變得失去自信,表現為意志消沉,不思進取,陷入萬念俱灰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降低了自身對外界的積極反應能力,從而導致自卑心理的產生。
總之,處在種種壓力情況下,教師會產生苦惱、焦慮、極端不安、過度疲勞、氣憤、悲傷等心理反應。如果長期感受到過重的壓力,則會給教師的心理健康帶來威脅,并影響著教師的身體健康,同時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何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問題。
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從辯證的觀點看,壓力對人有利也有弊,它既能使人產生積極的行為和情緒反應,也能使人產生消極的行為和情緒反應。如果當教師不堪壓力而產生消極的行為和情緒的反應時,我們應如何對癥下藥呢?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首先應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心理健康的教師必須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盡可能地排除應試教育的干擾。可以通過開展學習和討論,來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讓教師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學生觀、人才觀、發展觀、個性觀及能力觀等。只有這樣,才能認清自身的不足,化壓力為動力,提高工作成效,自覺地投入到素質教育這一改革之中,最終獲得事業的成功。
2.發展對壓力的理智反應
面對壓力,做為教師應作出理智性反應,采取有控制的、不失常態的,以化解壓力為目標的積極性行為,盡量避免產生攻擊、回歸、冷落、固執、自卑等不良的非理智性反應。或者對原來行為的不足加以補充,將消極的心理因素轉化為積極的心理和行為,或者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方式,把注意力從造成心理緊張的目標中移開,代之以其他較為輕松的活動目標,用新的成功達到自我心理平衡。
3.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改進自己
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則,但是在了解自己以后,還須進一步做到接納自己的優點,努力改進自己的缺點。自己所難以改進的缺點,就應該勇敢去承認它,接受它。只有做到這個地步,一個人才有信心,才有進步,也才有安全感。
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人,既不肯承認自己的優點,也不愿接受自己的缺點。有些人卻只注意自己的缺點,而不肯接受無法改進這個缺點的事實,于是這個人便永遠生活在不安與不滿之中。
追求完美,是很多教師所追求的生活目標。總認為作為學生的楷模,就應該是完美的、不能有缺點。事實上,強迫自己追求完善,正是不快樂、心理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應努力做好所要做的、喜歡做的事,然后試試著手那些不得不做的事,如果真的力所不及,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討教,不要過分責難自己。
4.發現他人的優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教師是一份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師的很多壓力是來源于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如何改善與人的關系,這完全有賴于自己。善于發現每個人的優點,接納與贊許他人,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積極、主動地與人合作,樂于助人,心胸坦蕩,相信大家都會喜歡你的。
5.管理者幫助教師化解心理壓力
幫助教師及時排解壓力帶來的困擾,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學校領導可以:(1)指導化解壓力的方法。倍受壓力的教師在提高自身修養的基礎上,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環境調節法、陶冶性情法、宣泄釋放法、心理防衛法等,解脫煩惱,減輕不安,以恢復情緒的平衡與穩定,化解壓力,以更大的激情投身于教育事業。(2)改善工作環境。學校要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消除環境中容易產生壓力的因素,使廣大教師始終置身于一個和諧的奮發向上的大集體中,并從中汲取化解壓力的力量和勇力。(3)及時疏導。教師遇到從未有過的壓力,我們應主動關心,幫助其認真分析原因,針對不同的教師個人的經歷、個性特征等及時加以疏導。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4)提供釋放情緒的情境。當教師因壓力而產生憤怒、抑郁等不良情緒時,要設法讓他們從這些情緒中釋放出來,并提供適宜的釋放情緒的情境。如建立心理咨詢信箱,開辦心理咨詢門診,開展心理咨詢雙向交流等,讓他們將心中的郁悶傾訴、宣泄出來,從而減少他們的心理壓力。(5)加強心理教育。首先,加強自我控制教育。在受到大壓力的重負時,要能控制自己的非理智性行為,以免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其次,加強教師崇高職業感教育,使其樂于享受恬淡的生活。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通過個人認識的內部因素的作用而產生的。所以同樣的事件,有人感受到壓力,而有的則不然。當我們熱愛某項工作時,工作就不大會引起我們的憤怒,我們就不大會感到壓力,所以壓力是相對的。教師是一項精神價值重于物質享受的職業,讀書人一向的傳統精神是“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相信教師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認同從事教育事業是一項關系到國家民族未來的重要事業。培養自己對教育事業的興趣,熱愛教育事業,要將物質享受放在次要的地位,甘心過著恬淡的生活,保持寧靜的心境,才能夠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表現誨人不倦的精神。
總之,維護教師健康的心理,教師個體的素質至關重要,但也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和理解。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尊師重教之風盛行,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正蒸蒸日上,教師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充分顯示出來,這些都大大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久久久天天有精品,免费又黄又爽一区二区色,久久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日本精品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婷婷丁香亚洲综合国产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鲁丝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
- 上一篇:[教師茶座]你是否被工作重壓困擾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