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十五中關于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評價體系的意見
日期:2007-05-25 16:37:34  發布人:admin  瀏覽量:1607 打印本文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將評價改革列為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強調指出:“要改變課堂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革教學實踐的功能”,還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這里為我們搞好評價指明了方向,并指出了新的評價觀的基本內容。為推動我校課程改革健康深入的開展,特提出關于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評價體系的意見。

一、明確學生評價改革的重點
1、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
2、采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而不僅僅依靠紙筆考試作為收集學生發展證據的手段;
3、考試只是學生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如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發展的狀況。

二、確立新的發展性評價理念
1、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發展性評價強調評價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的功能,不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2、評價內容綜合化。發展性評價要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發展。評價指標多元化是必然趨勢;
3、評價方式多樣化。發展性評價認為紙筆測驗僅僅是評價的一種形式,更要重視學生在多方面的表現,如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參與活動設計、實驗、制作、討論和交流等各方面的表現,都應成為評價的依據。可采用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多種方式;
4、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功能。發展性評價要求通過評價去激勵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讓學生不斷嘗試“成功的喜悅”,發現并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不斷發展;
5、關注發展過程。要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發展性評價要求評價要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個性和發展,客觀地記錄學生和學習小組的具體事實和表現,要將量化評價統整于這種質性評價中。
6、評價主體多元化。增強評價主體間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發展性評價要求學生和學習小組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去,要給學生提供機會進行自我評價,促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反思和評價,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對自己學習負責的態度,以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發展,增強學生的信心。

三、制定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除學科學習目標外,還包括一般性發展目標,主要描述評定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素質的指標體系。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品質。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紀守法、誠實可信、維護公德、關心集體、保護環境;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能對個人的行為負責,表現出公民所應具有的社會責任感等。
(2)學習能力。有學習的愿望與興趣,能承擔起學習的責任;能運用各種學習策略來提高學習水平,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具有初步的探究與創新精神等。
(3)交流與合作。能與他人一起確立目標并努力去實現目標;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處境和觀點,能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綜合地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等。
(4)個性與情感。對生活、學習有著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擁有自尊和自信;能積極樂觀地對待挫折與困難。表現出勤奮、獨立、自律、寬容和自強不息等優秀的個性品質。
(5)運動與健康。熱愛體育運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具備鍛煉健身的能力、一定的運動技能和強健的體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審美與表現。能感受并欣賞生活、自然、藝術和科學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參加藝術活動,用多種方式進行藝術表現。
學科學習目標以各課程標準為依據。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性目標很難截然分開。一般性發展目標蘊涵在學科學習中,與學科學習目標同步發展,而且常常融合在一起進行評價。
各學科要依據《課程標準》確定的課程目標(即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具體細化,提出具體的評價要求(書面寫出)。

四、選擇并設計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
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了多元的、綜合評價內容和標準,那么相對應的評價工具與方法就要多樣化,尤其要強調開放式質性評價方法的應用,如行為觀察、情景測驗、學習日記或成長記錄等,關注學生學習、發展的過程。考試仍然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對象,選擇不同的考試方法,如辯論、答辯、表演、產品制作、論文撰寫等靈活多樣、開放動態的測評方法。要將質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評價工具一般都以表格的形式呈現。評價表要全面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不僅要反映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客觀表現。提倡并探索檔案袋式的評價工具,先在初一(4)班試行,學生每學完一個單元,由教師和學生分別記錄學生的進步和表現,并存入學生檔案袋中。教師要根據新的評價理念,結合本校實際,設計出能客觀記錄和反映學生發展水平的評價工具來。有些內容可以展示出來,實行展示性評價。要積極運用即時評價方法。

五、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發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
這是全面評價學生的關鍵。收集資料要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與同學的觀察與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考試和測驗的信息、科學探究與實踐活動的信息、成績與作品(集)、其他有關或說明學生進步的證據等。
要采取多種渠道和方法進行收集,如測驗、課堂日志、現場筆記、調查訪談等。資料不僅要涵蓋學生發展的優勢領域,也要涵蓋學生發展的不足領域,為學生建立全面的、客觀的檔案資料,清晰描繪出學生成長、發展的曲線。
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對學生發展的成就、潛能和不足進行客觀描述,對學生的考試結果等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一個分析報告。分析報告除了客觀描述部分外,在評價部分應采用激勵性語言。

六、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要點并制定改進計劃
這是發展性評價的意義所在。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改進和發展。要根據信息收集后的分析報告,根據學生發展的成績潛能和不足,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要點,并用清楚、簡潔、可測量的目標術語表達出來,制定改進計劃,以促進學生潛能不斷地發展。
教師要及時對學生評價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如評價是否真實反映學生的發展水平?收集的數據和證據是否可靠?怎樣改進評價方法和教學等,以促進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

七、開展發展性評價研究及建立評價制度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
新課程倡導的發展性評價思想帶給我們一個嶄新的工作思路,許多教師感到有些無從下手。為此,我們要以多元智力理論為依據運用行動研究法開展對發展性評價研究: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及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了解教育評價發展的特點與新理念;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專題研討;反思已有的教育評價工作,進行經驗總結,尋找差距與不足,制定改進計劃;采取行動,具體實施在討論和反思基礎上形成新的評價工作計劃;進行階段性評估,收集多方面信息(來自學校、學生、家長、教師的信息),總結、分析和交流,豐富、補充和改進評價工作方案,再繼續探索下一階段的評價工作。要研究改革考試評價,逐步形成我們學校自己的校本研究制度。要通過一定的制度建設,教師、行政人員、教研人員以及學生,形成一個研究共同體。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積極面對評價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究新措施,不斷完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推進評價和考試制度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學校可持續發展。

核發:admin 點擊數:1607 收藏本頁
久久久天天有精品,免费又黄又爽一区二区色,久久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欧日韩欧美一区 | 中文字幕成乱码熟女 |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