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防控指辦〔2021〕128號
關于加強今冬明春和2022年元旦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
各縣(市、區)、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防控疫情應急指揮部,市直各單位:
當前,國際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部分國家、地區已發現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病例,國內多個省份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或局部聚集性疫情,我市近期也發現境外偷渡入泉確診病例及入境陽性病例復陽人員,疫情防控面臨考驗。為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扎實做好今冬明春和2022年“兩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克服麻痹思想,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各縣(市、區)(含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下同)、市直各單位要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今冬明春和“兩節”期間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措施,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松勁心態,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減少“兩節”期間人員流動和聚集,嚴防死守,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
二、設立防疫專員,強化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各縣(市、區)要健全社區(村居)網格化組織管理體系,在居(村)委會下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建立由居(村)兩委、民政協管員、網格員、村醫、志愿者、計生協管員等人員組成的工作小組,進一步壓緊壓實社區(村居)防控責任。要設立社區(村居)防疫專員,主要負責社區(村居)常態化防控政策落實和有關信息收集、匯總、核實、查漏、上報等工作。要堅決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社區(村居)防疫專員作用,每天督促轄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每天動態清零,對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和重點人員進行分類管理,對轄區境外及高中風險地區入(返)泉人員實施精準摸排,特別是要強化對陸地邊境偷渡入泉人員、省外口岸入境后自駕車入泉人員及“兩節”期間擬返鄉人員的排查,充分發動群眾,落實群防群控。同時要加強出租房屋和集體宿舍以及外來人員管理,發現偷私渡非法入境人員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告。加強巡回督查,監督居家醫學觀察對象嚴格落實“一人一間”、分餐制等居家醫學觀察措施,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了解、核實和報告。
三、狠抓“人”防,突出加強高風險人群管控
一是強化境外人員全流程閉環管理。外事、交通運輸、公安、衛健等部門要強化協作聯動機制,實行從口岸入境、身份核實、檢驗檢疫、核酸檢測、轉運分流、隔離觀察到居家醫學觀察等全流程閉環管理,嚴格做好交接手續,確保境外入泉人員從國門到家門的無縫銜接。嚴格落實入境人員14天集中醫學觀察+7天居家醫學觀察+7天健康隨訪和按頻次核酸檢測的管控措施,規范解除醫學觀察流程,扎實做好衛生消毒、健康監測、心理健康服務等各項措施。
二是嚴厲打擊偷私渡行為。公安、邊檢、海事、海警等部門要加強陸路、海上口岸非法入境的入泉人員管控,有效防范疫情輸入。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督促道路客運經營者和客運站嚴格落實實名制管理制度,重點監管邊境省份往返我市的省際客運班線。交通執法部門要加大路面巡查執法,嚴厲打擊冒用他人信息購票及客運車輛未按規定在配客站點上客或沿途攬客等違規經營行為,督促客運企業落實防疫責任,防范境外疫情通過省際客運交通傳播擴散風險。
三是加強中高風險地區入泉人員管控。要時刻關注國內疫情發展動態,第一時間組織對來自發生疫情等重點地區人員的全面排查,對中、高風險地區來泉人員嚴格醫學觀察14天和按頻次進行核酸檢測;對中、高風險區所在地區的其他低風險區入泉人員,未持有抵達我市目的地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均應進行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并落實好健康告知,開展居家健康監測。各等級客運站要設立核酸采樣點,并負責對省際班線入泉旅客開展“驗碼、測溫”、登記相關信息等工作,對體溫異常或健康碼非綠碼等異常狀況的省際班線入泉旅客立即采取留觀措施,同時報告屬地衛健部門,屬地衛健部門應明確專人與客運站建立聯絡機制,并派人至客運站核酸采樣點對該旅客進行核酸采樣、檢測,費用納入屬地“應檢盡檢”范圍。
四是加強重點返鄉人員排查。農村地區和城市社區要做好14天內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市、區)旅居史人員、口岸的高風險崗位人員以及集中隔離場所、定點醫療機構和發熱門診等的高風險崗位人員等重點返鄉人員的摸排和網格化管理,相關人員返鄉后做好健康監測,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五是強化多點觸發監測預警。要切實加強新冠肺炎疫情多點觸發監測預警與報告處置工作,組織開展各類重點人員以及醫療機構、農貿市場環境和冷鏈食品等新冠病毒核酸監測,按規范落實重點人群“應檢盡檢”“適時抽檢”頻次,在冬春季節加密重點崗位核酸檢測頻次,提高早期發現“1”的能力。各縣(市、區)對市防控指揮部推送的有癥狀的購買“四類藥品”的人員信息,要及時進行全面摸排,對有癥狀的購藥人員納入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
四、狠抓“物”防,落實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
海關、口岸、市場監管、交通運輸、商務、衛健(疾控)、公安等部門要抓住“人、物、環境”三個關鍵環節,落實好進口冷鏈食品“全消毒、全檢測、全追溯”三全防控措施,加強對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冷鏈食品的新冠病毒核酸抽樣檢測監測,嚴格執行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7天1次”核酸檢測制度,全力推進加強免疫接種工作,做好“人物同防”。落實好今冬明春期間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工作,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及其裝載貨物外包裝輸入風險,織密筑牢冷鏈食品疫情防控防線。
五、狠抓“環境”防,嚴格重點場所疫情防控
一是加強公共場所疫情防控。商務、市場監管、文旅、城管、民宗部門要督促商場、超市、集貿市場、景區、宗教等場所嚴格落實體溫測量、戴口罩、健康碼和行程卡查驗、一米線、通風消毒等常態化防控措施,推薦線上營銷、無接觸式配送、顧客旅客自助結算等舉措,減少人員聚集。交通檢疫部門要督促動車站、機場、碼頭、車站等交通人員密集場所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客運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本市公共交通工具通風消毒、體溫檢測、客座率控制、“無接觸”售票、省市際客運乘客實名購票等措施,引導減少交通工具內人員走動和聚集。商務、文旅、公安等部門要督促賓館、酒店嚴格落實入住人員健康信息登記制度。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門要加強民政服務機構、監所等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妥善處理群眾接老人回家過節等情況。市場監管、商務、文旅部門要督促餐飲服務單位控制同一時段顧客就餐人數,可實行預約就餐、錯峰就餐,餐桌和座位之間要加大間隔,引導使用公勺公筷、鼓勵實行分餐制。
二是加強集中隔離點管理。各縣(市、區)要切實落實“外防輸入”防控策略,嚴格對照《新冠肺炎集中醫學觀察場所防控技術指南(試行版)》(閩應對疫情指揮部綜〔2021〕92號),規范設置集中醫學觀察場所,加強場所衛生消毒、隔離對象管理、個人防護、工作人員團進團出管理等工作,消除風險隱患。
三是加強院感防控工作。進入醫療機構的所有人員應當測量體溫、正確佩戴口罩、掃碼,保持安全距離,注重咳嗽禮儀和手衛生。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節日期間預約門診、預檢分診、病區管理、就診病人流行病學史詢問等工作,嚴格執行院感管理制度和規范,發揮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等“哨點”作用,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六、嚴格監管落實大型活動、會議疫情防控
“兩節”期間,各單位原則上不舉辦集體團拜和大型慰問、聯歡、聚餐等聚集性活動。嚴格審批監管文藝演出、體育比賽、展覽展銷等活動,暫不審批馬拉松等人員密集型活動,從嚴控制宗親聚會、祭祖、廟會和同學、校友、商會聯誼等各類民間大規模聚餐活動,嚴格人流控制,劃設進出通道,做好體溫監測和應急處置準備,對不符合疫情防控和安全要求的活動不予批準。按照“能約盡約”的原則,繼續推動景區預約常態化,實現限量、預約、錯峰入園,控制人流上限。舉辦會議、聚會等活動應當控制人數,盡量舉辦線上會議或視頻會議,50人以上活動應當制定防控方案,嚴格落實有關防控措施。動員取消宗親聚會、祭祖、廟會等各類民間大規模聚集活動,引導村民簡辦“紅白事”集體聚餐,倡導家庭聚餐聚會不超過10人,疏堵結合,防止不必要的人群聚集。承辦5桌以上宴會等聚餐活動的餐飲單位須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就餐人員落實掃碼、現場測溫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后進入就餐場所,做好餐廳的通風消毒工作;自行舉辦5桌以上宴會等聚餐活動的個人,須向屬地社區居委會或村委會報備,落實屬地疫情防控規定。
七、倡導就地過節,減少人員流動
“兩節”期間,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人員要率先垂范,倡導就地過年,網絡拜年,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各用人單位結合工作需要和職工意愿,靈活安排休假、引導錯峰出行、錯峰返鄉返崗,在條件允許下鼓勵員工就地過年。通過工商聯、異地商會等,勸導我市在外地經商、務工人員錯峰返鄉,鼓勵在工作地過年。優化調整學校寒假放假、春季開學時間,錯峰安排春季學期開學返校,同時做好節假日留校師生員工的管理服務。高校或務工人員較多的企業可要求學生或務工人員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返校或返崗。出行途中加強個人防護,盡量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境外地區,近14天有高中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要及時主動向所在單位、所在社區(村居)報告,并配合做好相關健康管理措施;發熱病人、健康碼“黃碼”等人員要履行個人防護責任,主動配合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在未排除感染風險前不出行。高風險崗位人員應盡量避免出行,確需出行的須滿足脫離工作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在所在單位報備;引導電商企業為群眾采購提供便利,倡導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消費,疏解采購年貨可能導致的人群聚集。
八、做好重點人群疫苗接種工作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分步實施各個年齡段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抓緊推進3-11歲、60歲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強化全程接種滿6個月的重點人群加強免疫工作。要針對組織動員中的薄弱環節,精準施策,動員發動群眾自愿接種,原則上除禁忌癥外要做到“應接盡接”。要合理規范設置接種點,統籌安排常規疫苗接種與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時間,落實防控措施,規范接種流程,加強異常反應監測處置,落實醫療救治保障,確保疫苗接種安全。
九、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宣傳發布和輿論監測
全面推進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消除致病生物孳生環境。各縣(市、區)要規范信息發布工作,把握發布節點,嚴格發布流程,及時、準確發布權威信息。加強政策宣傳,積極解讀國家、省、市有關防控政策,普及就地過年、異地來泉、公共場所防控等措施要求。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和普及,倡導戴口罩、常通風、勤洗手、少聚集、“一米線”等個人衛生習慣,引導公眾強化第一健康責任人意識,積極配合防控措施。持續開展敏感輿情監測處置。
十、強化疫情應急處置能力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各工作專班要始終處于激活狀態,建立“兩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值班人員堅守崗位、應急隊伍24小時值守的要求,確保遇到突發情況時反應迅速、措施有力。
二是做好應急準備。各地要進一步梳理醫療救治、核酸檢測、集中隔離、流調溯源、社區管控、衛生消毒等能力儲備和提升情況,加強各類處置隊伍培訓演練,合理確定防疫物資清單,建立存儲輪換制度,做好疫情應急處置各項準備工作。
三是強化應急響應。一旦發生本土聚集性疫情,要嚴格落實《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處置指南(修訂版)》和聚集性疫情應急處置方案要求,立即啟動應急指揮體系,迅速實行提級指揮、扁平化運行,原則上感染者確診后5小時內劃定中高風險地區并對外發布,力爭24小時內落實相關應急處置措施,嚴格限制風險人員流動,嚴防疫情跨區域傳播,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各地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精準防控水平,提升疫情防控流調和風險人員排查及時性、精準性。
四是加強檢查指導。“兩節”期間,衛健、市場監管、交通運輸、商務、文旅、公安、城管、農業農村等部門要加強監督和執法檢查,重點檢查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和整改各類隱患。
?
泉州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
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 ? ? ? ? ? ? ? ? ? ? ? ? 2021年12月21日
?
?
?
?